市县/区产业规划
合当地资源,对当地产业发展的定位、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产业链、空间布局、经济社会环境影响、实施方案等做出一定时期的发展规划。包括旅游产业规划、农业产业规划、文化产业规划、乡村振兴产业规划等。
所谓产业规划,是指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分析工具,从当地实际状况出发,充分考虑国际国内及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对当地产业发展的定位、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产业链、空间布局、经济社会环境影响、实施方案等做出一年以上的科学计划。
总体来说,科研机构或规划部门在所做的产业规划包括现状分析、发展战略、产业定位、产业体系、产业链条、建议项目、环境影响、实施方案等。但在人们心目中,多重视空间规划,强调规划者要有甲级或乙级资质,这其实是不了解产业规划是干什么的。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其核心是产业,要解决做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问题。产业的空间布局只是产业在区域内的分布设计,是“怎么做”这一环节的部分内容。有资质的规划单位,往往是从工程、建筑等角度出发,是对产业规划实施过程中工程性内容的设计,要承担因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的风险责任,因此必需有资质。
产业规划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正如行业对一个人的发展的重要性一样,产业规划一定要告诉当地做什么产业,从国际国内产业发展趋势、市场容量、技术水平等多方面论证:必需而且只有做这些产业才有前途。方向是至关重要的。自古云:不能只埋头拉车,而且必需抬头看路。方向错了,越努力就错得越远。
当前产业规划产生的误区
各地政府部门尤其是县级以下,许多工作人员认为:我们长期在当地工作,太熟悉当地情况了,要问我们应该干什么,我们最有发言权;因而对产业规划不够重视。事实上,长期的理所当然的发展并没有取得突破,也许正是产业规划的失误。
在当前经济挂帅的政府工作中,产业规划尽管已从最初的个案,发展到今天日益受到重视。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规划的体系结构的支撑,各地区编制的产业规划对理清产业发展思路、明确产业布局、建立实施措施等起到积极的作用的同时,也随着产业规划实践的逐渐深入而暴露出不少问题。
1.产业规划的地位受到质疑。产业规划在时序上是先于城市规划,为其提供思路和依据的战略性规划,还是后于城市规划,为其提供落实保障的策略性规划,始终未有定论。
2.产业规划的深度不够。很多产业规划在编制方法上只是对城市中的产业布局进行描述,或对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提炼汇总,规划的技术(或专业)空间狭窄,缺乏对区域发展、产业发展等的深刻认识,导致规划内容比较单一,发挥的作用有限。
3.是产业规划的操作性不强。由于产业规划的编制团队水平参差不平,对当地实际情况了解不透彻,对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障碍认识不足,导致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空间规划的衔接产生矛盾,产业规划的思路和布局难以落地。
产业规划见解
产业规划对市县经济发展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并非随便任何人都可以去设计,一定要寻求具有较强理论水平、能够掌握国际国内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的专家去做,而不是一味地从工程实施角度去寻求有工程规划资质的建设规划单位去做。更为重要的是,要注意专家的团队性,因为产业规划涉及到许多不同的产业,需要众多专家共同完成,而不是简单地交给某一个教授即可。
区域产业发展规划
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是各级政府部门发展相关产业的“路线图”,特定区域内某个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有赖于当地政府以前瞻性的眼光拟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特别是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更需要地方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和培育规划。
区域产业战略规划
区域产业结构规划
区域产业集群规划
区域产业集群规划的核心内容包括确定在某一阶段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以转变区域工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区域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坚持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加快集聚发展。
区域产业集群规划应具有良好的前瞻性、地方特色和可操作性。
区域产业集群规划核心内容应包含以下基本内容:
(一)概述
1、引言
2、规划依据
3、规划范围
4、规划期限
(二)发展现状与趋势
1、产业发展环境和发展趋势
2、现状与特点
3、优势与不足
(三)发展战略与目标
1、指导思想
2、规划原则
3、总体目标
4、战略定位
5、发展重点
(四)区域空间布局与调整
1、布局原则与目标
2、产业园区与特色乡镇
(五)集群内部协调与升级
1、产业链与产业类
2、支撑体系与公共服务平台
3、行业协会
(六)政策与措施
1、政策环境营造
2、基础设施建设
3、龙头企业扶持
4、区域品牌创建
5、专业市场培育
现代制造业发展规划
当代制造业发展与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面临的发展问题等有密切的关系。现代制造业发展规划的内容应体现创新、特色和区域一体化等理念。立足行业和区域,但又要跳出行业和区域自身的限制,从长远来设计和确立现代制造业发展蓝图,构建现代化制造业体系。现代制造业发展规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产业发展现状和特征的分析、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定位、产业发展重点方向、产业空间引导和产业发展政策等。
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当前,服务业已成为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我国服务业体系正处于初步形成阶段,门类已较为齐全,其中批发、零售、房地产、金融、交通、仓储、邮政、住宿、餐饮等领域发展较快,同时信息、商务、文化等现代服务业正不断壮大发展。
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应包含规划基础、发展目标、总体部局、先导产业、支柱产业等内容。
高新技术产业规划
高新技术产业日益成为国力竞争的焦点,成为主导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效促进新兴产业扩张和传统产业技术创新,是产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高新技术产业规划可做为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协调、持续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基地建设的主体指导方法。
规划内容应包括:产业现状与形势;规划方针、目标和任务;产业发展重点;产业发展配套政策措施等方面。
休闲及旅游业发展规划
休闲及旅游业发展规划是国家或地区为发展旅游事业,对所属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开发、利用、保护进行全面规划和总体部署,确定旅游业的发展总方向,各种建设项目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布局,以保证旅游业各部门的协调发展。
休闲及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规划涉及国民经济的许多方面。
主要内容有:旅游资源开发序位的确定,旅游土地的利用,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发展,物资供应和交通建设,旅游市场,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培训,投资来源和投资规模等。
不同地域范围的规划具有不同深度。国家级规划要求立足于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制定国家旅游业发展的目标、政策、重点地区和投资方向。区域级规划要以国家规划为指导,确定资源开发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按照开发、利用、保护的原则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求取最优方案。地区的规划涉及许多具体设计,包括:确定地方旅游地建设风格,交通、游览线的安排,旅馆、饭店和服务网点的等级规模、空间布局等。
休闲及旅游业发展规划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综合性,涉及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多方面因素,故规划必须建立在详细的实地考察基础上,全面分析规划区的自然、经济及社会、文化特点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从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分析存在问题和潜力,按照发展观点,近期和远景结合,提出规划方案。旅游规划是一个多种因素作用的动态系统,除定性分析外,还可利用系统论、投入一产出模型建立各变量间的相互关系,确定旅游业各部门间的协调发展比例,寻求最优规划方案,以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并收的目的。
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影响了人民对文化产业的本质把握,不同国家从不同角度看文化产业有不同的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如下: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角度进行界定。
文化产业主要包括九大门类:
一是新闻服务,主要范畴是新闻业;
二是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主要包括书、报、刊出版发行,音像及电子出版物出版发行,版权服务;
三是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是指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他广播电视服务,广播、电视的传输和电影的制作与发行;
四是文化艺术服务,主要包括五个部分:文艺创作、表演及演出场所,文化保护和文化设施服务,文化研究与文化社团服务,其他文化艺术服务;
五是网络文化服务,主要指互联网信息服务,包括以下四类:互联网新闻服务、互联网出版服务、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和其他互联网信息服务;
六是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主要指旅游文化服务,娱乐文化服务;
七是其他文化服务,主要是指文化艺术商务代理服务,文化产品出租与拍卖服务,广告和会展文化服务;
八是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
九是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内容应包含:现实基础、存在问题和发展机遇;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发展格局;重点产业;保障措施几个方面的内容。
文化创意产业规划
进入21世纪以来,作为文化、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文化创意产业凭借独特的产业价值链、快速的成长方式,以及广泛的产业渗透力、影响力和辐射力,成为全球经济和现代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其发展规模与影响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文化创意产业,一般是指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创意成果和知识产权为核心价值,以高新技术为重要支撑,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引领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消费潮流的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创意设计、文化软件、动漫游戏、新媒体、文化信息服务、文化会展、演艺娱乐、文化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广告业、印刷复制、工艺美术等行业。
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
商务服务业是主要服务于商贸、商务等经济活动的产业群,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知识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特征,是国家或地区抢占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提升空间集约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对提高国家城市功能、打造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新能源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被业界奉为“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包括核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也包括煤化工等传统能源体系的变革。
在全世界都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条件下,世界各国政府在思考拯救经济的同时也在为实现能源自主而积极努力,可再生能源、核能和节能技术成为了各国积极发展的对象。在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与建设有利于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应与安全。同时在金融危机面前,,新能源也是我国保增长的重要投资方向。
都市工业发展规划
都市型工业,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它是指那些依托大都市的特殊环境,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域,为城市功能服务,并与城市功能的发挥和发展具有直接关联的那部分加工制造业,是知识、信息、技术和手工技能比较密集,又低能耗少污染、少占地,适宜在都市生存与发展,为都市居民生活服务,为城市运行和发展提供生产性配套服务的工业,是传统制造业与特定服务在现代信息技术渗透下专门从事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加工制造、营销管理等活动的工业。
在内容上,主要包括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服装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等加工制造业以及其它符合都市型工业特征的新兴行业;
在组织形式上,都市型工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和劳动力组成形式是多样化的,但重点是中小企业。
在所有制结构上,都市型工业是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并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的所有制结构形式。
都币型工业因其资金密集和劳动密集,知识水准要求和附加值相对较高,能耗少,物耗少、污染少,运量小,个性化,流行化,变化快,生产场地空间相容性大,前店后厂、大楼铺面、工业大厦均可等鲜明的特征而符合在都市中发展。
都市农业发展规划
都市农业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农业。它是大都市中、都市郊区和大都市经济圈以内,以适应现代化都市生存与发展需要而形成的现代农业。都市农业是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标志,以农业高科技武装的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以大都市市场需求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
都市农业是把城区与郊区、农业和旅游,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在一起的新型交叉产业,它主要是利用农业资源,农业景观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品尝、体验、娱乐、购物等一种文化性强、有大自然情趣很浓的新的农业生产方式,体现了“城郊合一”“农游合一”的基本特点和发展方向。
发展都市农业具有如下意义:
1、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为农副产品带来销售渠道,提高当地农业产品的知名度。
3、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扩大劳动就业。
4、可以疏散城市拥挤人口,减轻城市人口压力创造条件。
5、扩大城乡文化、信息交流,促进农村开放。
6、绿化、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生活和生存环境质量。
都市农业园区规划设计:
农业资源要转化为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产品,就要按照农业、文化、旅游等领域的规律性加以艺术创意,这种创意过程,就是农业项目的规划和设计过程。都市农业是产生于农业产业和农村区域,是以农业和农村资源为基础,以依托城市、服务城市为主要目的。
都市农业园区分二类,一种是开放性的非主题公园类型的都市农业区,一种是封闭性的主题公园式的都市农业园或休闲农场,前者属大地域、大范围、大景观的都市农业规划,景观规划要体现地方的农田、农村、农业风光,农业产品。后者除生产活动外,有吃、住、行、游、购、娱等多种活动。
在都市农业规划中要注意6个结合:农业经营与绿色食品生产相结合;农业经营与康体健身相结合;农业经营与农业体验相结合;农业经营与农业文化展示相结合;农业经营与别墅建筑要求相结合;静态项目与动态项目相结合;农业发展与农村建设相结合;农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