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发展模式

2016-03-22 19:48

随着我国现阶段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矛盾重重,由于一些“老年病”的常发、易发和突发性,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看护问题困扰着千家万户。而现状却是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系统,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经常往返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既耽误治疗,也增加了家属负担。医疗和养老的分离,也致使许多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成了“常住户”。“老人‘押床’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使真正需要住院的人住不进来。

那什么是医养结合呢?

而“医养结合”就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其中,“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而“养”包括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以“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我国现阶段医养结合都有哪些服务模式呢?

随着养老市场以及医疗制度改革的开放与深入,大量社会资金进入两大领域,都根据国情而走上了不同类型的“医养结合”的发展模式。比如,养老机构的医疗设施是以医院为依托,老人在养老机构里得到的不仅是生活上的照顾,还能够得到定期的医疗检查,而且生病了也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医治,并有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照顾和护理,使老人顺利康复。健康的老人也可入住养老机构,享受健康快乐、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


 医养结合发展模式


  所谓“医养结合”,即利用“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合医疗、养生、养老为一体,并整合了产品和服务。



“医养结合”是应对老龄化的长久之计,未来可能将有四种形式

我国未来“医养结合”的目标,是面向社区在全国建成一个覆盖城乡、规模适宜的医疗服务网络,明显提升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的能力与水平。未来的“医养结合”可能会有四种存在形式:


1、鼓励原有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


现有的医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只要有条件就可以开办养老服务。结合当前公立医院改革,原来的医疗机构可以转变成康复医院或护理医院,为周围社区提供综合的、连续的养老医疗服务。比如,上海建工医院新开一家护理院,北京的八里庄服务中心最近申请了一个护理院的资质。


2、原有的养老机构可增设医疗服务资质


  我国目前大多数的养老机构没有医疗资质,去年国家卫计委印发了养老机构医务室、护理站的基本标准,对设置在养老机构内的医务室、护理站,从人员、房屋、设备、制度等方面作出规定。只要有一个医生、一名护士就可以申请医务室,门槛大大降低。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还鼓励它开设老年病医院、专科医院、护理医院、康复医院等专业医疗机构。


3、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


这种情况目前比较普遍,很多社区,养老院就建在社区服务中心附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定期上门巡诊,遇到紧急情况社区服务中心也能及时处理,及时转诊。现在真正实现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一床难求,有很多地方甚至排了几百人,这种模式也是国家特别鼓励的。


4、医养结合进社区、进家庭


 这主要依靠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通过推行家庭医生模式,为社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医养结合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长久之计。”


产业策划与城镇、旅游规划设计专家
农旅文养与乡村振兴产业咨询服务商

联系电话:028-85108737
手机号码:18980853177
联系邮箱:228536911@qq.com
地址/Add:成都市成华区航天路57号